Product display
当记忆的维度重新落定在2021年9月24日,在南湖畔举办的2021中国浙江“星耀南湖·长三角精英峰会”时,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、上海大学(浙江)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院长董瀚依旧激动不已。
他向记者描述着当时的场景:“在现场600多人的见证下,我完成了上海大学(浙江)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项目的签约。”
那一刻,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,因为这标志着上海大学(浙江)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正式落成,也意味着这坐落在长三角的基础件材料研究院犹如一颗新星,将在未来发挥无限可能。
上海大学(浙江)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(以下简称“上善院”)地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片区,是上海大学与嘉善县人民政府签约共建的重点科技项目。
宽阔的院区内,新厂房林立,工业感、科技感十足。但一年前,这个地方却十分落败,是个废弃的厂房。“遍地杂物,风一来,尘土飞烟。”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技发展中心主任、上善院副院长赖建明回忆。
2021年7月,来自上海大学的项目团队在嘉善县政府的支持下,承接起了这片荒废旧园区的改造任务。短短3个月时间,旧厂房焕然一新,一个高能级人才平台便落成了。
上善院要发挥实效,人才是关键。“我们聘请了来自上海大学的15名科研人员加入项目团队,同时属地化招聘了管理人员5名,这是最初的团队组成。”赖建明告诉记者,2022年上半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,他们只能进行线上面试,但有赖于地处长三角中心腹地的优势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,许多高层次人才慕名而来,短短一年时间,研究院聚集了40余名硕博人才,人才团队不断发展壮大。
“太好了太好了!”去年11月28日,上善院研究室内欢欣一片,全世界首款“19.8级超高强度紧固件”在这一方实验室内问世。
小小的螺栓承载无可限量的压力,成为一架大型仪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,这是何原理?
据了解,超高强度紧固件可以在相同夹紧力下,通过减少自身尺寸来降低重量和增加安装空间,因此可以对被连接部件进行功能和体积优化,从而使装备达到整体减重和性能优化的目的。
一架现代飞机所用的紧固件总重量可占飞机总重的5%-6%,而一架中型飞机上的各类紧固件可达到200-300万个。仅在飞机减重方面,超高强度紧固件就有巨大的市场需求。
“基础件材料是装备制造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,基础件材料的水平直接决定重大装备的性能、质量和可靠性。一直以来,我国很多领域的高端基础件还需要进口。轴承、紧固件、齿轮等基础件的制造从材料到热处理再到润滑链条尚未打通,制约着我国高端基础件的发展。”赖建明向记者介绍我国当前的基础件材料现状,随后自豪地说,“研发出‘19.8级超高强度紧固件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,充分说明我国在基础件材料领域拥有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,从而为国家重大工程和高端装备提供有力的支撑。”
“19.8级超高强度紧固件”如一记惊雷,使上善院一炮打响。同时,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,上善院与上海等地的产学研合作更加深入紧密。
短短一年时间,上善院与晋亿实业、万泰特钢等企业达成技术合作共20项,与上海交大、合肥工大等高校联合开展14个课题研究,从制造高纯净度轴承钢开始,逐步推动轴承加工制造工艺的发展,构建服务长三角、辐射全国的基础件材料研发平台,推动基础件人才链、创新链、产业链融合发展,推动我国基础件和装备制造产业水平和技术不断进步。
更令人振奋的是,前不久,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网公布2022年“科创中国”创新基地认定结果,依托上善院建设的“科创中国”发动机特种材料创新基地从众多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,正式获评成为首批“科创中国”创新基地之一,也是本次嘉兴市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基地。
关于未来的发展,董瀚透露:“上善院计划通过5年时间,组建由院士领衔的高端科研团队100人,引进属地化技术研发人员200人。未来研究院将立足嘉兴、嘉善,辐射长三角,解决国家在紧固件和轴承材料等领域的‘卡脖子’技术问题,建成国际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和专业人才培养基地,满足行业对高层次技术和技能人才的需求。”
嘉兴,人才近悦远来。富有灵性的江南水乡拥抱开放包容的长三角一体化进程,水乳交融下,嘉兴成为人才的涵养之地、生活的向往之地。
以赖建明为例,接受记者采访时,他不是刚从嘉善返回上海,就是正要从上海赶往嘉善,他表示,作为上海大学教师,同时也是上善院的副院长,平日里需要经常往返于上海与嘉善,是典型的“长三角人”。
一年多以来,赖建明渐渐习惯、并喜欢上了这种踏实、上进、从容又充满希望的生活,他动情地跟记者说:“嘉兴很好,宜居宜业。我希望嘉兴以更开放的姿态,拥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期待更多的高精尖项目,更多的人才落地发展。”